静夜思

李白〔唐代〕
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
一、译文

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地面上,(诗人在睡眼朦胧中)恍惚觉得那是一层寒霜。我禁不住抬起头来,仰望空中的那一轮明月,不由得低头沉思,想起了远方的故乡。

二、注释

“床”:对于 “床” 的解释存在多种说法,一说是井台;一说是井栏;也有说是 “窗” 的通假字;还有说是坐卧的器具;甚至有人认为是胡床(即马扎,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)。不过结合诗歌意境及古代诗歌中 “床” 字的常见用法,井栏的说法相对更被认可。

“疑”:好像、仿佛。

“举头”:抬头。

三、赏析

意境营造: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清幽、寂静的意境。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月光的描写,将清冷的月光比作寒霜,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、明亮,又烘托出了秋夜的寒冷和孤寂。这种环境的渲染,为后文的思乡之情做了铺垫。后两句中,“举头” 和 “低头” 这两个动作,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神态,将诗人仰望明月时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情感表达:诗歌的主题是思乡,诗人在异乡的夜晚,看到明月,触景生情,思念起远方的故乡。这种思乡之情是真挚、深沉且普遍的,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。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以朴素的语言将思乡之情表达得自然、真挚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

写作手法: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把月光比作霜,使抽象的月光变得具体可感,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。同时,通过动作描写来表达情感,“举头”“低头” 这两个简单的动作,蕴含着诗人丰富的内心活动,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切。

四、创作背景

《静夜思》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(726 年),当时李白 26 岁,在扬州(今属江苏)旅舍。开元十四年春,李白前往扬州,秋时因病卧于扬州旅舍。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的夜晚,月明星稀,诗人抬头望见天上一轮皓月当空,思乡之情油然而生,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。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《秋夕旅怀》。

给我留言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